体育系召开2022年教育思想大讨论研究生专场研讨会

发布者:周亦珩发布时间:2022-11-15浏览次数:380

       2022119日下午,体育系在体育馆资料室召开2022年教育思想大讨论研究生专场研讨会,体育系副主任姬晶晶出席并主持会议,体育系全体研究生参加研讨会。


会议主题:会议围绕“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两大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了解了研究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需求和建议,旨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会议内容:

主题一:围绕“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讨论与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教学,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科研方法及科研工具的运用,推动学生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鼓励研究生自主选择专项或第二专项,充分利用教学师资力量,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

3.  由于招生人数较少,教学中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课程较少,无法充分体现教学差异性。例如:运动医学等体育交叉类学科。由于招生人数较少,暂时无法提供与研究方向相关科目教学。建议考虑与其他院系加强交流合作,联合培养。

4.  建议调整课程安排。因为金鹏老师和张文静老师都会讲到统计方法的使用,建议王立靖老师的spss可以放到第一学期上

5.  建议增加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学生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

6.  开设优秀毕业生的交流讲座。进行有关学习、未来规划、目标实现的经验分享,鼓励在校学生。

 

 

主题二:围绕“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主题。

重点讨论:

(一)对体育系申请本科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如何制定?

讨论与建议:

1.  体育系申请本科专业是可行且必要的。本科生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发展,开拓创新教学思维,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研究生的培养与发展。探索本研一体的创新科研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也能够推动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2.  体育系申请本科专业具备可行性。东南大学作为985、双一流院校更易吸纳优质人才,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出色的办学成果为申办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应囊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体育学科交叉等门类,依托东南大学现有的工科优势,开创体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东大特色体育学。例如体育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学院开发大健康软件,与机械学院合作开发运动康复机器人等。

3.  可行性:东南大学体育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强大的师资、充足的硬件、丰富的经验,具备招收及培养本科生的条件和能力。必要性:体育系招收本科专业有利于促进体育系本研一体模式的发展,本科生的招收和培养是体育系持续性产出体育相关人才的途径,本科生的培养基础能够让体育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拥有更好的学术发展基础。在专业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体育系本科生的培养应具备东大特色,充分利用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培养学科交叉人才,东大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就要求学生参与一定程度的科研项目,对于体育系开设本科专业而言,这是一个培养交叉人才的有利先天条件。

 

(二)如何通过体育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何推广、普及全校师生科学锻炼与健康知识?

讨论与建议:

1.  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有计划的开展健身宣传活动。例如通过广播、校园网络、校园公众号、校园论坛和体育健身知识讲座、体育文化节等宣传方式加强对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

2.  优化学校体育设施,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3.  提供健身咨询服务,选派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和教学。

4.  通过体育竞赛体会成功与失败。通过挫折教育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跑操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格,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5.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激励,激发学生参与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体育教育塑造人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目的。

 

(三)如何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讨论与建议:

1.  可以举办“健身知识活动月”的活动,给同学们发一些宣传手册,请知名人士举办讲座,举办相关的竞赛活动或开设中国大学MOOC等相关课程;

2.  全面宣传,重点推广。结合学校的条件和特色,定期举办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及相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让更多在校大学生都能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比赛。通过室内外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

3.  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片段生存、基础脆弱的现象。民族传统体育并不具备现代体 育的生存环境‚没有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要更加注重民族形式,提高民族文化内涵。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式单一,不注重两者在文化学层面上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缺乏整合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存在自我封闭现象,缺少与他元文化的互动。建议:学校是传承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最切实可行的一条途径是将其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四)如何建设具有东大特色的体育品牌项目?

讨论与建议:

1.  可以在校内联合各个院系、校级的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共同举办校园体育项目的文化节,同时充分利用校级社团。

2.  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如在校内宿舍区,活动海报展示区加强体育品牌项目的宣传;扩大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

3.  结合东大特色打造品牌体育项目,如历史发展、体育建筑、师资队伍、名人效应等。

4.  结合“网红”体育课,例如射箭、啦啦操、体育舞蹈等,由点到面,从小规模发展到全体师生参与,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5.  通过投票、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广大师生热爱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更易成为特色。

6.  结合体育系师资力量,比如有国际级、国家级运动员、裁判员的项目,对于熟悉的项目更易上手操作运行。

7.  体乃载知识之舟,需充分结合学生特征、结合师资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展以大众运动为基础、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体育项目。

8.  先健体后强识培育目标,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

 

(五)我校体育课程学分及课程结构如何设置?(基础课+专项+课外锻炼课,还是采用其他模式?)

讨论与建议:

1.  在体育课程结构方面,经历年体质测试及调查发现本科生的体能与运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引体向上及中长跑方面尤其需要加强。因此,在课程结构方面,考虑增设一定量的体适能课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目前我校采用的基础课、专项课与课外锻炼课三者结合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框架合理有效,但在专项课的教学设置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只考虑了教“会”,缺乏使学生“提高的更深层教学。实际上,多数学生经过中学体育课程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但仍在重复学习而导致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认为应根据技能的难易程度开展不同水平的专项课,充分利用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研究生及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等资源,提供更高层次的教学。

3.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4.  学生根据情况和兴趣再任一学期选修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5.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